13岁的时候,小莫扎特被萨尔茨堡施拉滕巴赫大主教列入宫廷乐队。这个环游过世界的小家伙觉得这个城市太小了,梦想着能去往更大的地方任职。然而,多年来他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没有成功。
自1772年赫尔若尼木斯·克罗尔多 (Hieronymus Colloredo) 成为了新的萨尔茨堡大主教并统治这里开始,大主教和莫扎特父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剑拔弩张,冲突在莫扎特逗留于维也纳期间升级了。在大主教的一名随从踢了莫扎特一脚之后,莫扎特便辞去了萨尔茨堡宫廷乐师的职位(1781年)。
莫扎特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成为了维也纳最受欢迎和收入最高的音乐家。
他有一位特殊的支持者——约瑟夫二世皇帝,他和约瑟夫二世在共济会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莫扎特提议写一部描写贵族特权和专横跋扈的歌剧,此举也证明他能很好地了解到皇帝的政治意图。因为约瑟夫二世正想要减少贵族的权利和势力,并且想将国家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1786年中,《费加罗的婚礼》被搬上了舞台。贵族观众们当然知道这部歌剧对他们发出的警告,但同时他们也拒绝接受这部歌剧衍射出的深意。
不久后,这部歌剧在布拉格演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那里,莫扎特甚至还接到了下一部歌剧《唐·乔万尼》的创作邀约。1787年,《唐·乔万尼》在布拉格首演,并引起了巨大反响。在维也纳却有人对这一行为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这样的歌剧对于维也纳城堡剧院来说过为低俗。尽管歌剧中的音乐如此美妙,也没有改变人们的观点。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指责莫扎特是个投机主义者。他的下一部歌剧《女人皆如此》通过艺术性的“不道德行为”激起了一场丑闻。1788年开始的土耳其战争严重限制了维也纳的社交生活,此外他妻子康斯坦策长期严重的疾病使得他陷入了暂时的经济拮据。
他并不畏怯观众们对他歌剧两极化的评价,他是那个时代绝对的明星而且能赚到很多钱。他的生活作风奢华,并且丝毫没有考虑到理财和存钱,他一直慷慨解囊地在金钱方面帮助他的朋友们,这也常常让他陷入经济窘境。
莫扎特去世前一年的收益最多并且取得了最多的成就:他又赚了许多钱,并且使自己从宫廷职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他最大的支持者 — 约瑟夫二世去世后,他将自己歌剧的受众群转向平民阶级并且谱出了他最成功的一部歌剧《魔笛》。表演的场地也不再是城堡剧院,而是受群众欢迎的露天剧院(如今的维也纳的话剧院),那时候这个舞台是在城郊。
歌剧中的情节像童话里一样,而且在歌剧运用了很多象征和典故,这些情节都能很好地把启蒙运动和共济会运动的思想传达给观众们。借此,莫扎特又一次证明了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因为共济会的剧院包厢早就已经在国家警察的监视之下了。
1791年夏天收到一份谱写安魂曲的委托,引发了后来人们对他死亡的各种猜测。安魂曲的委托人是某一位瓦尔泽格伯爵,他想对外界宣称这是他自己谱写的曲子。莫扎特那时候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只能谱出这首安魂曲的框架。
11月末莫扎特生病了,并于1791年12月5日凌晨一点去世于他在豪恩施泰格大街的最后一个房子里。
莫扎特被安葬在普通的公墓里,既不是因为他所谓的贫穷,也不是因为康斯坦策的无情。倒不如说,这种葬礼风格是在效仿约瑟夫二世,并且在当时,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后来人们在圣马克思墓地为他设立了一座纪念碑。